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抗战老兵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各地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展走进抗战老兵家庭,重温抗战历史系列活动。厅官网官微开辟“致敬抗战老兵”专栏对此进行系列宣传,今日推出《抗战老兵酒玉琳:从烽火中走来的“粮草先锋”》的故事。
福州的夏日,台风裹挟着雨丝敲打窗户。我们踩着湿滑的地面走进医院时,百岁抗战老兵酒玉琳正坐在靠椅上吸氧。见到我们,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绽开笑容,浑浊的眼眸里泛起年轻时战斗的光。
酒玉琳,1926年7月出生在山西省阳城县。1942年5月,酒玉琳在太岳南进支队开辟的中条山根据地投身革命,成为八路军后方补给线的“生命摆渡人”。在日军“烧光、杀光、抢光”的残酷扫荡下,他和战友们冒死穿越封锁线,将老乡们凑出的物资藏在粪车底层秘密运送到根据地。“那时候,粮食就是子弹,物资就是生命。”他回忆道。
在山西省阳城县抗日政府工作期间,酒玉琳参与筹建粮食、支援前线,并在抗战胜利后继续负责物资调配。他坦言:“几十年里,我始终在财政系统打转,从县政府的财粮科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革命保障后方资源的初心。”
酒玉琳的革命生涯与抗战历史紧密交织。他目睹了日军在华北的暴行,最痛心的是老家的惨案:“鬼子把乡亲们关进草棚,活活烧死……这种仇恨,一辈子都忘不了。”在采访中,他激动地唱起《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歌声中,仿佛又回到那个物资匮乏却信念坚定的年代。
对于抗战胜利,他坚定地说:“日本军国主义必须彻底清算!中国有责任让世界看清他们的罪行。”这份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贯穿了他整个革命生涯。即便在晚年,他仍坚持通过歌声传递抗战精神,用《保卫黄河》的旋律警示后人:“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是民族的呐喊,绝不能忘!”
酒玉琳的革命生涯中,许多战友的名字始终镌刻在心。他特别提到阳城县财粮科王世清,“在共同工作的岁月里,无论是抗日筹粮、物资调配,还是整套记账流程,他都手把手教会了我许多,既是我的领导,更是我最信赖的战友。”此外,主办会计王文廷等老战友,也与他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那时候,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亲人。”酒玉琳说,“在中条山上,我们睡同一个草棚,吃同一锅粗粮。这种情谊,比血缘更亲。”
虽已近百岁高龄,酒玉琳仍保持着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当被问及抗战胜利80周年感言时,他坚定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战友用鲜血换来的。”
从烽火中走来的“粮草先锋”,到新中国建设的“幕后英雄”,酒玉琳的人生轨迹是中国百年巨变的见证。他的故事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力量;传承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对真理的坚守、对困难的担当和对初心的忠诚中。
这位百岁老兵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他的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新的征程上续写荣光。
来源: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